995健康网|亚健康|饮食禁忌|中医拔罐|房事养生
您现在的位置:995健康网>> 儿科>> 频道资讯>>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

>> 返回 儿科 首页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的内容简介:

伯仲口发病比客岁翻倍..近来几周,北京地域伯仲口病发病人数延续增长。北京市疾病防范控制中间日前收回提示,每年5月~7月为北京地域伯仲口病发病高峰期,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需要高度重视防范。该中间专家倡议,要存眷作育儿童勤洗手,...

阅读全文

最近几周,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出提示,每年5月~7月为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需要高度重视预防。该中心专家建议,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的习惯;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该中心特别提示,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晨午检……

京城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昨日表示,截至5月下旬,手足口病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目前已有3人死亡。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每年4月-7月是高发期。

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昨日表示,截至5月24日,北京今年已累计报告8541例手足口病,比去年同期增长133%;有82例为重症。其中,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感染,占总病例的87%。

雷海潮说,今年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数、重症数和死亡数都均较去年明显上升。

市疾控部门监测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已有3名儿童死于手足口病,其中2例发生在上周。

他表示,按照规定,托幼机构如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患儿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以上手足口病例时,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释疑

“北京处于发病高峰”

疾控中心称北京的手足口病流行态势比2011年高峰前移,与2010年相似

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态势,市卫生局近期召开专家分析会,进行疫情研判。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北京的手足口病流行态势、上升幅度与全国疫情形势基本一致。目前,正处于一个发病高峰,比2011年的高峰前移,与2010年基本相似。

北京开展的病原学监测显示,今年手足口病主要由CVA16感染所致,同湖北、湖南等地情况相似。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是一个综合症,已知的病原有20多种,常见的病毒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交叉保护作用。因此,它会类似流感,每隔3年左右出现某个病原所致的感染高峰,而且几年内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感染水平。 (来源:新京报)

手足口防治指南

主任医师

陈志海专家指出手足口病进入人体以后,会使部分儿童感染病毒且患上手足口病,成年人感染病毒几乎不会发病,90%的儿童感染病毒主要主要表现为手足口部位的疱疹,有时臀部与肩部也会出现疱疹,症状轻微的患者几天后可自愈,初期症状患者通常精神萎靡,不爱动,没有食欲,病情加重者会出现发热同时伴有手足口疱疹等典型症状。

什么是手足口病?

陈志海: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与麻疹、腮腺炎、风疹等单个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同,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手足口病病毒有科萨奇A组16型病毒和EV71病毒。科萨奇A组16型病毒是08年之前的病毒,该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不是很重,几乎没有死亡病例的病毒。

而EV71病毒是08年以来的一种新型病毒,我们把它叫做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该病毒现在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越来越多,比科萨奇A组16型的毒力要强得多,引起了大量的不太严重的普通的病例,但是其中它引起的一些重症的病例病情非常严重,并且导致了部分病例的死亡。此外,还有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的手足口病患者是由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病毒的毒力介于科萨奇A组16型和EV71之间。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陈志海:手足口病进入人体以后,会使部分儿童感染病毒且患上手足口病,成年人感染病毒几乎不会发病,90%的儿童感染病毒主要主要表现为手足口部位的疱疹,有时臀部与肩部也会出现疱疹,症状轻微的患者几天后可自愈,初期症状患者通常精神萎靡,不爱动,没有食欲,病情加重者会出现发热同时伴有手足口疱疹等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的重症症状有哪些?

陈志海:医生诊断手足口病主要从疱疹和发热程度等方面判断儿童的病情,2%的手足口病患者会转变为重症患者,重症患者会有脑炎的表现,持续高烧(通常为39度以上)、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昏迷、抽搐、易惊,更严重的四肢皮肤发凉、发花、微循环很差。

这个时候还会出现肺水肿,最后导致死亡。判断儿童是否属于重症患者,医院除表征特征外,还会辅以外周血白细胞系数、血糖、心肌酶等精确的指标判断,因此为确保儿童的病情及时把握,建议家长发现儿童发热、疱疹,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从初期到重症期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一天的时间,也许就心肺功能衰竭,甚至休克、肺出血等。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

陈志海:手足口病初期的儿童并无大碍,而重症期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持续的高热、精神萎靡,不爱动,甚至出现呕吐、惊诧、易惊,这时需要得到家长的重视。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精神状况、饮食状况、睡眠,有没有持续的高烧等,一旦孩子的病情出现恶化势头,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手足口病的疱疹与麻疹、风疹完全不一样,麻疹风疹的疹是全身性的红疹,成片状,而手足口病的疹是单个的,手足口病的泡与水痘的泡也不同,水痘的泡是全身性的,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在颜面、四肢较多,手足部位较少,而手足口病的泡水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手足口部位,少量分布在臀部和膝盖。

家庭如何预防及治疗手足口病?

陈志海: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它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以及接触性传播。因此首先避免与其他的患病孩子接触,从而阻止呼吸道传播,其次多喝开水,少吃生食,尽量避免消化道传播,最后不要经常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密闭的环境,多带孩子到开阔的空间里面,周围孩子接触的桌面、玩具也要适当的消毒,防止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的预防非常简单的,这些最简单的手段常常也是最有效的。一旦发现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如果是轻型的手足口病,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给孩子多喝水,如果孩子体温高一点的话,可以用一点退烧药。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不主张家长自己去给孩子治疗,最好是领着孩子去医院听一听医生的意见,让医生给你一个专业的判断。如果孩子的饮食很差,医院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给与营养,针对其他症状也会采取一些措施。

手足口病有哪些并发症?

陈志海: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更多的是手足口病本身的发展规律引起的。我们现在把手足口病的临床过程分为五期,第一期叫手足口初诊期,孩子出现发热且手、足、口、臀部和膝盖这五大部位出现皮疹。绝大部分的患者走到第一期就痊愈了,没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期。

有少数的患者会进入第二期,也叫神经系统受累期,这个时候患者出现了脑炎、脑膜炎的特征。第三期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四期叫做心肺功能衰竭期。第五期是恢复期。三期和四期是最重的两期,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甚至肺出血、肺食变,以至于出现心肌的表现。

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会不会发生免疫?

陈志海:手足口病病毒的免疫是相对而言的,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感染某种病毒的手足口病病毒,例如科萨奇A组16型病毒,不会再受科萨奇A组16型病毒的困扰,但可能还会受其他病毒的困扰,导致再次感染手足口病,可以说交叉免疫能力是很差的。

家长该以何种心态应对手足口病?

陈志海:一般情况,98%的手足口病患者是轻微患者,一般无大碍,家长应对不必对手足口病盲目紧张,但也不可对手足口病忽视,正确的做法是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体温、精神状况,有无抽搐现象等,一旦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的轻微症状,应稳定孩子的病情,3~5天孩子的病情稳定,一般可自愈,否则应及时送诊就医。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手足口病高发期 7个处方帮您的孩子远离病毒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三、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四、为什么手足口病容易侵袭儿童?

手足足口病病人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全部发病人数的95%左右。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在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之后,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所谓"显性感染"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出现了临床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病了;"隐性感染"则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没有任何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但是在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中可以检出病毒,也就是说他是带(病)毒者,可以传染给其他人。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人体都可以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在病毒再次侵袭人体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较大年龄儿童和成人在感染后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一般也比较轻。

五、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以后还会再感染吗?

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都可以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但是持续时间目前尚不明确,按照肠道病毒的一般特点来讲,免疫持续时间都不太长,免疫的强度也不是太大。同时,引起手足口病的不同病毒的各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所以说,感染过手足口病的人还可能发生再次感染,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举个例子:在感染EV71病毒之后,如果又接触了CoxA16病毒,也可以再感染上CoxA16病毒。

六、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七、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八、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九、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十、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十一、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手部图片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足部图片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口部图片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手足口病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防治措施 赶紧看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问:幼儿园、托儿所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问: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小学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

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详解

如果不是重症患儿,一般无需住院观察,可看门诊后遵医嘱回家悉心护理。建议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可遵循如下九大要点: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1、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退、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3、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4、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5、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6、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7、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8、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9、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热度,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手足口病饮食禁忌

手足口发病比去年翻倍,专家谈预防全攻略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这种病非常受重视,在各个方面都很注意。那么得了手足口病在吃方面有什么讲究呢?手足口病不能吃的东西有哪些呢?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如果在夏季得病,儿童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特别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大家都会选择冰冷的食物,这会影响手足口病患者的肠胃健康,导致本来就没有什么食欲的患者更加吃不下东西,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而辛辣的食物更是不要多吃,因为辛辣食物属热性,吃了很容易上火,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吃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病情,所以辛辣食物不能吃。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预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晓靓)

推荐专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关于儿科疾病的更多资讯!
关于我们|产品中心|营销服务|合作洽谈|服务声明|招聘信息|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推广服务

995健康网-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995jk.com 站长邮箱:271533443@qq.com

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19001066号